当前位置:

绍兴市在2025年省政府残工委全体会议暨省残联主席团会议上作交流发言

发布日期: 2025- 03- 14 15: 25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残联 字体:[ ]

3月7日下午,2025年省政府残工委全体会议暨省残联主席团会议在杭州召开,会议总结2024年全省残疾人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任务,副省长李岩益出席会议并讲话。绍兴市政府副市长、市政府残工委主任罗延发在会上作《办好残疾人民生“关键小事” 打好缩小“三大差距”持久战》为题的经验交流。

落细“民生清单”,关爱残疾人,实现应助尽助、应享尽享,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服务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题中之义。近年来,绍兴市以实施“绍十条”新政为牵引,汇聚要素支持、优化服务供给、提升政策保障,高标准开展助残共富先行示范三年行动,加快缩小残疾人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汇聚要素保障支撑,促进区域高质量协同发展

打好“资金、平台、机制”组合拳,为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蓄势赋能。一是创新残保金调剂金政策。统筹各区、县(市)残保金5%的征缴和使用,三年共征缴7763万元,已下达4910万元,其中一半资金用于支持嵊州、新昌两地重大项目建设,助力残疾人事业相对落后地区迎头赶上,切实破解发展不平衡问题。二是补齐托养照护机构建设短板。三年来,全市投入2.5亿元新建改建托养机构,扩建床位734张,在柯桥、诸暨、嵊州三地探索建立孤独症托养专区。实施乡镇残疾人之家三年提升行动,每年安排财政资金500万元,提档升级残疾人之家54家,三星级以上残疾人之家占比达86.73%,入园人数扩容至2510名。三是建立关爱扶助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绍兴慈善之城优势和第三次分配作用,构建助残共富联盟、共富基金、越商助残促富行动和志愿服务“四助联动”机制,市、县残联设立助残基金6家,累计募集爱心捐款800余万元。2024年助力实现微心愿3797个,慰问困难残疾人2508户。

二、聚焦残疾人全生命周期,一体推进高质量助残服务

优化“出行、教育、文体”服务供给,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一体共享。一是突破公共交通无障碍瓶颈。围绕残疾人出行需要,实施公交车、公交站台、地铁绿色通道无障碍改造,方便残疾人进城就学、就医、就业;实现市域范围内持证残疾人免费乘坐公交车政策全覆盖。二是持续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全市投入2.3亿元用于异地新建市特教中心学校、越城区育才学校,在全省率先实现所有特教学校建设标准化。持续加大送教上门力度,2024年残疾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就学率达100%。三是实施残疾人富乐行动。全市域推进“光明影院”全国试点,挂牌试点乡镇17个,年服务7000余人次。打造“与你同行+”文化助残品牌,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年服务突破1万人次。成功创建毕昌煜孤独症艺术馆、中国无臂七子艺术馆两家全国文创基地,辐射带动农村残疾人参与文化创意产业。全市残疾人文体服务覆盖率达97%。

三、聚力服务增收共富,助推残疾人高质量就业创业

织密“平台、服务、政策”保障网,为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搭桥铺路。一是强化平台支持。投资1000万元打造高水平助残共富产业园,首批引进电商直播、文创艺术、中药材种植等创业项目21个,帮助40余名残疾人和农创客实现创业,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000万元左右。首创五大类助残共富工坊标准体系,建成31个助残共富工坊,辐射带动低收入残疾人就业创业。二是优化精准服务。深化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加大残疾人异地按比例就业支持保障,三年来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6777人次,举办全市国企专场招聘会和县乡残疾人专场招聘会24场次,新增就业4700人,助力农村低收入地区残疾人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三是细化配套政策。实施残疾人就业创业增收十大行动,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和最高5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等创业帮扶政策,推动盲人医疗按摩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政策落地,探索残疾人创业产品“进超市”等增收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