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绍兴聚力打造孤独症人士关爱支持“五星”工作品牌 助力共富路上“一个不掉队”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包括孤独症人士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富裕。近年来,绍兴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持助残共富先行示范,高度重视孤独症人士关爱支持工作,2022年在省内率先出台“绍十条”助残共富新政,聚焦残疾人全生命周期,致力打造残疾人生育、康复、就学、就医、就业等十大关爱服务,精心培育“星康复、星教育、星艺术、星就业、星托养”等五星关爱品牌。下辖诸暨市作为孤独症人士全生命周期关爱支持省级先行区,会同海亮“融爱星”政企联动先行试点,得到省政府分管领导批示肯定。市本级创造性出台助残新政,创新性推进助残共富和孤独症关爱工作,得到中国残联主要领导调研肯定,去年年底被授予“全国孤独症儿童关爱促进行动”和“深化孤独症人士全生命周期关爱体系建设”两项全国改革试点。
一是提升“星康复”。将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和孤独症儿童康复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全市建成11个孤独症儿童定点康复机构,2024年康复救助孤独症儿童424名。其中,市残联康复中心挂牌设立彩虹桥幼儿园,系全市唯一的残疾儿童幼儿园;海亮“融爱星”已发展成为全国孤独症康复服务领域的标杆机构。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每年享受30000元补助,其中诸暨市补助标准提高到36000元,门诊治疗享受住院医疗保障水平,2025年起将普惠享受2000元康复生活补贴,其中低保低边家庭从每年8000元提高到10000元。
二是融合“星教育”。全市投入2.5亿新建改建提升特教学校,实现各区、县(市)特教学校全覆盖和标准化,越城区育才学校被确定为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完善孤独症学生随班就读、普校资源班和特教班、特教学校梯级融合教育服务体系,确保本地户籍孤独症适龄少儿100%接受义务教育。上虞区特教学校开发的孤独症儿童课程入选国家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海亮“融爱星”发挥企业办学优势,积极探索融合、半融合教育,在全市设立7所融合学校,现有68名影子老师对140名孤独症学生开展融合教育。
三是培展“星艺术”。涵养绍兴历史文化名城底蕴,将书画等艺术融入孤独症儿童少年康复、教育内容,开展丰富多彩的孤独症人士书画艺术教培交流活动,绍兴市助残共富产业园设立“星艺术”微展厅。孤独症画家毕昌煜家庭发起成立公益基金会和全国残疾人文创基地,在中国精协的支持指导下,绍兴市残联会同毕昌煜公益基金会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孤独症人士艺术大赛暨孤独症人士艺术展,致力推动艺术疗愈、人才培育、文创开发等。首届大赛于2025年1月启动以来,在各地精协和孤独症服务机构大力支持下,社会反响热烈,参赛十分踊跃。
四是拓宽“星就业”。坚持就业优先,鼓励用工单位设置孤独症人士公益性岗位,探索孤独症人士与家长“双就业”“微创业”模式;依托各特教学校,在孤独症学生高职阶段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依托全市113个残疾人之家,有序推动帮扶性就业。做大做优“融爱星面馆”项目,目前已在省内开设十余家门店,帮助32名孤独症青年实现就业梦想,被顾客誉为“最温暖的面馆”,被国家发改委写入首批浙江共富10条典型经验。
五是加强“星托养”。探索构建集中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安养三位一体孤独症人士托养体系,完善政府托底、民办补充、家庭支持的托养服务供给机制,切实发挥“庇护一人、解放一家”作用。加快县级重度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在柯桥、诸暨和嵊州三地托养中心开设孤独症专区。实施乡镇残疾人之家规范化提升三年行动,为孤独症人士创造良好日常照料环境。